碧螺春原名叫着“吓煞人香”,这是当地的方言,其意叫则吓死人香。据闻当年康熙皇帝下江南,偶然品茗到碧螺春,赞不绝口,但是一问到茶名,就觉得俗不可耐。由于洞庭山地理环境独特,四季花朵不断,茶树与果树间种,所以碧螺春茶叶具有特殊的花朵香味。碧螺春以江苏省吴县太湖之滨的东、西洞庭山出产的茶叶为最佳。碧螺春条索紧结,蜷曲似螺,边沿上一层均匀的细白绒毛。
自古就是茶中珍品,唐朝时就被列为贡品。苏州洞庭碧螺春茶叶则全部用嫩芽制成。0.5公斤(500g)碧螺春约有6万个“一旗一枪”,古人们又称碧螺春为“功夫茶”、“新血茶”。高级的碧螺春,0.5公斤干茶需要茶芽6-7万个,足见茶芽之细嫩。
康熙皇帝遂以该茶色碧而形曲似螺,又采摘于早春,遂钦定茶名为“碧螺春”。 清代诗人李慈铭曾做《水调歌头·碧螺春》:“谁摘碧天色?点入小龙团。太湖万顷云水,渲染几经年。应是露华春晓,多少渔娘眉翠,滴向镜台边。采集筠笼去,还道黛螺奁。龙井洁,武夷润,岕山鲜。瓷瓯银碗同涤,三美一齐兼。时有惠风徐至,赢得嫩香盈抱,绿唾上衣妍。想见蓬壶境,清绕御炉烟。”
此词盛赞碧螺春兼具西湖龙井、武夷、岕山三大好茶之美。其实,西山产茶在唐代早已闻名,最早的记载见于《茶经》。陆羽在唐至德二年(757)三月与好友刘长卿一起到太湖西山考察茶事,在水月寺旁的墨佐君坛边采茶品茶。从此,碧螺春茶的前身水月寺的小青茶被唐宋两代列为贡茶。
在之后,新中国成立之后,日内瓦会议及美国国务卿基辛格访华的时候,周恩来总理都是以碧螺春作为国礼相赠,所以碧螺春在包装不同之上,又有着国礼茶之称。
免责声明:本文由网友投稿,内容仅供参考学习,不代本站的观点和立场!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
所属标签:碧螺春
本文链接:http://www.xgfphs.com/article/3500.html
原文标题:碧螺春之名乃是康熙皇帝御赐